TVB小说

友谊(第1页)

冬日天黑得早,蒙童们年龄又小,是以徐夫子暂时定下“每日两学”

,辰时、巳时(7:00~11:00)两个时辰,上早学;午时一个时辰(11:00~13:00)供蒙童们用午食、睡午觉,养足精神后,便是未时(13:00~15:00)一个时辰的午学。

待天气转暖,白日变长,午学时间还会延长。

徐夫子家是一座二进的小宅院,前院被徐夫子用作学堂,后院供徐家人日常起居。

前院的三间正堂,正中间是蒙童们上课的私塾;西侧是徐夫子的书房,房中供有孔子像,之前谢拾正是在这里完成了拜师仪式;东侧则是特意收拾出来的“饭堂”

午时一到,蒙童们规规矩矩地起身送别夫子,夫子才走,便撒了欢似地奔向饭堂——前院设有厨房,有徐家村本村的妇人负责做饭,蒙童只需每日缴纳伙食费三文就能用午食。

若是不想费钱,也可以早早从家里带饭食来,中午在厨房热一热就能吃。

以玉泉镇斗米六十文的物价,三文钱能买半升米,饭堂不仅有米有菜,偶尔还有鱼汤,三文钱的伙食费着实够便宜了。

即便如此,一年算下来也要一两银子。

舍得花钱送孩子念私塾的人家,不是家有余财,便是目光长远,自然不会吝惜这一两银子。

谢家自然是后者。

年仅四岁的谢拾已经自力更生买了书本和笔墨纸砚——这一套加起来就不止一两白银,家里一群大人又岂会吝惜伙食费?

用老徐氏的话来说:“我乖孙这才几岁就要去吃苦,还不是为了咱老谢家上上下下的前程,还不兴让我乖孙吃点好的?不就是钱吗?一家子有手有脚还能挣不来?”

顺便一说,谢拾在私塾里“卷”

,老徐氏就在家中发动全家一起“卷”

农闲时分,地里没活,谢家上上下下却不歇着。

男人在院子里做木工补贴家用;女人忙着缝衣服、纳鞋底、绣荷包,不单给自家人做,还卖到镇上绣坊去;连大房的谢梅谢兰姐妹俩都没闲着,学习女工的同时顺带做绣活。

不过,今日少了一只随时随地冒出来的小团子,谢家的气氛都不如往日那般鲜活,一家人总觉得干起活来比平时累多了。

老徐氏时不时就要念叨一声乖孙,不知他在学堂里过得好不好,担心他受人欺负了,担心夫子太严厉体罚学生、同窗太霸道欺负弱小,担心学堂里的饭菜不好吃,饿坏了她的乖孙……随着她一通念念叨叨,谢家人不约而同脑补出一幕画面:院门推开,小团子像颗蔫哒哒的萝卜,哭着喊着跑回了家来。

老徐氏的担忧立刻扩散感染了全家。

整间院落遍布愁云惨雾,长哀短叹。

路过的人远远看见了都不禁绕道走。

望着明晃晃高挂在天空的大太阳,肩并肩坐在一起绣花的谢梅姐妹俩不禁忧愁地叹了一口气:

“拾哥儿何时归家啊……”

热门小说推荐
摸金:我当寻龙魁首那些年

摸金:我当寻龙魁首那些年

我叫陈平,祖上有钱有势。没人知道从爷爷那一辈起,我们家发家的秘诀就是靠着摸金倒斗得来的。不过九十年代初期,我爷和我爸摸了一次大墓,丢了一双手回来,那时候我们家开始洗白,并且勒令我这辈子不要在去碰这一行。于是,我在武功县开了一家专门倒腾古玩的寻龙古玩店,本以为安逸一辈子,却没想到,一枚摸金符的出现,让我重操旧业。而当我想再次金盆洗手,却惊骇的发现,我的一只脚已经踩进了这泥坑中,拔也拔不出来了...

宓皇后本纪

宓皇后本纪

新朝轶事汇编高祖好美妇宓后,原适虞国公陆,因罪得出,恰遇高祖微时,结为伉俪。郦氏,成后主妃也,为高祖所获,嬖之。旋高祖西狩灭赵,纳赵太后姜氏。高祖提剑芟群雄,于所平诸国后妃,入侍者众,独姜郦二妃承恩甚隆。国初定,高祖立卫氏为椒宫,姜氏与郦氏为东西二宫。三宫皆是再醮之妇,古今无匹。时人略有阴刺,高祖闻之不以为非,戏题今日能为天贵子,盖因三凤蔽日功之句,以表怜爱。...

女主必须貌美如花吗??

女主必须貌美如花吗??

沈云巧五官平平其貌不扬,曹氏最大的心愿就是卖了她给宝贝大孙子娶媳妇,奈何十几年过去也没人站出来做那个冤大头,直到有天,满腹学识的小秀才敲响了门云巧没有照过镜子,但从小人们就嘲笑她长得丑,是做丫...

我真不是全服第一

我真不是全服第一

我真不是全服第一恭喜玩家无敌捞金怪连赢999场竞技,现排名全服第一什么玩意我还没出手呢这就赢了...

战国大司马

战国大司马

周礼大司马之职,掌建邦国之九法,以佐王平邦国。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